中國玉文化的吉祥色
中國玉文化的吉祥色
中國玉文化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古人對自我、對族群美好生活的向信,和對未來吉祥幸福的祈愿。
一、玉之吉祥性在玉文化發展不同歷史階段的演進與表現。
吉祥色在玉文化歷史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除上述龍鳳呈祥永世不衰的品種外,尚有許多同臺掛牌的知名角色相映齊輝。它們上至帝王廟堂下至百姓民宅,王侯將相,庶民士子,男女老少,無不人見人愛,喜聞樂取。
玉璧。玉璧從祭天禮神,陪葬伴死,園夢靈魂升天以及象征財富財權,逐步演化為以吉利象征的裝飾物為主,并至唐代起走向小型化。宋元明清涌現出大量圓形佩飾物及身,即璧之縮影。璧圓之玉飽含家園、族園、人園、財園、婚園、愛園、團園等之寓意。其形如《爾雅·釋器》所解:“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如一謂之環”。瑗與環和卡耳朵開一條口子的耳環之玦,皆屬園之變、璧之類,只是玉肉之寬窄、留孔之大小等不同園的造型而已。大則作擺件,小則作佩件,歷四千年不衰。
平安扣。源于玉璧的“平安扣”,無非是改名換姓可極大,可極小的變種。又說是源于銅錢,以我觀之銅錢,亦取之于代表財權之玉璧,中間之園孔改為方孔而已。是故“平安扣”別名叫“懷古”,帶上佛(福)氣又叫“羅漢眼”。自明清以來更大興特興,大則成偉園帶福眼置之公司、豪宅大堂乃至國外中國大使館,有的還帶上李、陳、黃、何等姓氏家庭標記,給四方貴賓、客戶迎喜,給家人子孫迎福;小則可掛,可佩于胸,使內心平寧安遠,特受寵于女姓,作成精致小巧吊墜,還可作胸針、耳墜、手鏈。如今時髦普及到手機、鑰匙掛扣和懸于公、私轎車窗?!耙宦菲桨病?。平安扣是玉璧的簡約化,物美價廉。
玉鐲。形如玉環,與玉璧同流,史前同時出現。5000年前大汶口焦家遺址就同時出現過玉環、玉璧。至4000年前的良諸文化遺址出現的玉鐲,外沿有雕刻紋飾,美化成熟。到了唐代不僅鑲金,還發展了玉釧,可戴套在手臂上,與腕上玉鐲上下同輝,成為唐代開放女性的靚麗時尚,連玉觀音的手臂上都套釧。釧是放大了的鐲與環,還可裝飾于足腕部連上金鏈金鈴。以王寶釧取名的戲劇從“平貴回窯”到“大登殿”,至今仍紅遍舞臺;歷史人物楊玉環的哀艷故事千古流傳,京劇的“貴妃醉酒”又醉倒多少梅蘭芳的戲迷!至今無論老式直園、新式扁園和“貴妃鐲”,已普及紅遍大中華,裝飾著富起來的萬千女性的華美,園她們幸福之夢。玉鐲也是海外華人帶著濃厚鄉情的傳家寶。男性則紛紛追求珠圓玉潤的手串,樂在“玉養人”。
觀音菩薩。受國人普遍尊崇信仰熱愛的觀音女菩薩,早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第一吉祥佛,東晉時已成為石雕造型主題。在敦煌壁畫、龍門石窯早已留下了她的慈影玉容。在玉雕世界,家家戶戶、男男女女的佛案和玉佩中其風頭蓋過所有仙佛?!坝裼^音”的影視劇也吸引了萬千目光。原籍古印度、男身“西方三圣”中的觀音善神,自西漢隨佛教傳入,就受到普遍歡迎,尤其是平民百姓冀望這善神救苦救難給自己帶來福音,視之為大慈大悲,智慧和變化法力無窮的觀世音大士。其名初譯“光世音”,弟子聶道真改譯“觀世音”,玄裝大師又名之“觀自在”,于是有了“紫竹林中觀自在,蓮花臺上現如來”之佛聯,意為:在紫竹林道場自在觀盡世相的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花臺上現身佛(如來)像真身。而這真身、標準像則是已從早期的男身像經過“非男非女——男身女像——女身男像——女身女像”的一系列演變,終成為慈眉善目、慈心濟世、美麗動人、莊嚴親切的“東方圣母”。穿一身中國傳統服裝仙袂飄飄,手持凈瓶圣水,神力無邊,變化無窮的降臨人間,四處救苦救難。又幻化出千手救世的“千手觀音”普度眾生。藏傳佛教的觀音更神妙,慈悲流下的眼淚就化成了以“綠度母”、“白度母”為代表的21位度母,化身到處濟世救難。玉制觀音最高檔、翡翠觀音和田玉觀音十分珍貴,而觀音玉佩卻在如今市場上大普及。雖成為所謂“男戴觀音女戴佛”男士的首選。女生們也更愛這同性圣母的美麗吉祥色,可帶給自己平安、幸福、好運。
彌勒佛。古印度梵文名巴利文,別名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姓氏意為慈愛。彌勒是玄裝大師譯文?!栋浲咏浭琛丰屨f稱之“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其慈心沒人能勝過他,名頭夠大。彌勒與釋迦牟尼同時代,并隨之出家成佛。釋迦牟尼是現代佛,彌勒為繼承者是未來佛。二佛同傳入中國,彌勒成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是菩薩形象總代表,未來娑婆世界教主。終其職就是普渡眾生。法相“大肚能容,笑口常開”。一幅慈容喜氣洋洋、一片祥和。大肚能容天下所難容之事;笑口開在笑看人世風云,化解一切煩惱,永遠樂觀向好。彌勒佛這等慈悲、忍耐、寬容、樂善、消災、引財的吉祥色,天下男女誰不歡迎,尤其是在家庭和事業上挑大梁的男子漢。又有中國道場的應化,唐末寧波雪竇寺的“布袋和尚”名契此,托言“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增添了更多中國化色彩。他那一“布袋”永遠也裝不滿福與財!可天下人切記:彌勒之笑,一面是利萬民之慈笑,勤勞得福,生財有道;另一面則是對世間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奸吝者難得善果的譏笑!
貔貅。中國傳統文化五大瑞獸之一,與龍鳳龜麒麟同列為吉祥神獸。貔貅亦古代民族圖騰。傳說其助炎黃作戰有功,賜封為“帝寶”、“天祿”,專門守護帝君財寶,天賜福祿,又能專吃邪靈猛獸而護主,故別名辟邪。辟邪卻在王玉民玉時代大大出名成正品,如玉辟邪高居廟堂、民舍鎮宅驅邪保安,能轉禍為福,化兇為吉。他似乎與貔貅一分為二,正名的貔貅變成了專吃財進錢的福獸,造型的變化已失去了威猛之勢,雄尾縮短多貼于股翻成一朵如意花,溫順人喜。傳說貔貅原受玉皇寵愛,走哪跟哪??甚髂艹载澇?,隨地便溺,惹得玉帝生氣朝屁股一巴掌封住了肛門,從此只進不出,倒成了招財進寶保財不漏的吉獸,引得千家喜萬人求,市場上生產出大量玉貔貅,小巧玲瓏,人人可請而佩之。還有個吉言:“一摸貔貅運程旺盛,二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先抓耳朵,后抓前身,再抓屁股,虛空一抓放進口袋里”,由是好運連連,處處生財。實際貔貅,辟邪已分身為二,一司生財,一司保安康。
玉文化吉祥色的普遍存在,發展出的具有中華特色文化內涵的“吉祥玉”,是隨著玉文化民俗化而興起榮盛的一大成果和明星品牌,充滿吉祥性和耐人尋味的趣味性、藝術性。唐宋以降民間玉作坊興起,呈現在清明上河圖上的街區珠寶店已是史證。它為愛玉逐玉的百姓們打開了可購可得之大門。宋興起的復古風是仿古玉,玉器的禮儀功能逐漸衰退,走進市場接近生活民俗,其裝飾和實用功能突顯;明代玉文化與民俗化進一步融合,融入了人們追求幸福、平安、美滿、長壽等的生活理念和吉愿。玉師、玉工們格守“玉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則,推陳出新,吉祥玉應運而生。如婚配男女的交杯酒原是各持一杯而交之,陸子岡大師為明帝大婚精心創制的玉雕“合巹杯”,合二為一,龍鳳呈祥,名傾朝野。那詩畫吉祥的“子岡牌”,更為世人爭寵。他可謂開吉祥玉之先的領頭人。隨之大量吉祥玉面世,雖為“粗大明”亦不乏精品,清代則將吉祥玉推向了一個新高潮,走向極盛。玉好工精,構思巧妙,寓意吉祥,趣味橫生。且多用“一幅圖案,一句吉言”的表現形式,自然人見人愛。從皇庭官府到廣廈千間無不歡迎,尤其是老百姓,誰不想得一塊吉祥玉沾上點福氣。
我無意間收藏了幾件清代、現代吉祥玉,有的一眼即明意,更多的妙趣橫生,頗費猜詳——
例一:一塊青白玉圓形玉佩,盤龍作圓,鑲空雕的中心刻一小圓福字,與威武龍首相對應繞在尾上伏著的卻是一只小老鼠?怪哉!細思之頓悟:此鼠也,表示生育力很強,一下一窩,且作十二生肖之首,象征子孫綿綿,鼠的尾股對著龍首又似鳳首。由是一句吉言涌上心頭:“多子多孫,成龍成鳳”!未知與古人的立意初衷符合否?然相近也。
例二:和田羊脂白玉雕的一條三節蓮藕呈半弧形,中節上立著一只回首鳳鳥,尾節上浮游著一條魚,魚首與鳳首相對應。把玩良久蓮藕和魚搭配好解,可鳳鳥玉立又何解?“心有錄犀一點通”,??!鳳——豐諧音,加象征豈非“豐年有余”!如用八個字句表達則可吉稱“豐收年年,連連有余”。
一塊鳥鴉皮仔玉,隨形留皮作地子鏤雕,玉肉主雕一只大靈龜,上下都繞著鏤空花和枝蔓,顯為現代工雕的“吉祥玉”,頗費心思。我問賣家是何寓意?叫不叫得出個名堂。笑曰:“花有歸期”。收藏回來,細細琢磨思之,“花有歸期”、“有花有龜”,免強靠譜卻不洽當。這花是兩朵如意花交結枝蔓落于龜身,該名之“如意歸來”方妥。家人外出做事、打工、相親、賺錢等,但愿事事順利成功高興回來,豈非“如意歸來”。原作者的一番心思設計,滿足了萬千家人的吉愿,尤其是農民工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兒童,在期待著他們“如意歸來”,善哉!
當今玉文化的大普及,是全體意義上真正人民化的民玉大時代,玉器需要更健康的吉祥色,和充滿正能量的吉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