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花鳥紋飾賞析
關鍵詞:康熙五彩 釉上五彩
五彩,俗稱“古彩”、清末寂園叟《雅》謂之“硬彩”。意指其藝術清剛硬朗、古色古香的美感。它創燒于元代晚期景德鎮,其主要著色劑是銅、鐵、鈷、錳等礦物元素,以水或者膠水作溶劑,按紋飾需要施與已燒好的素白釉瓷器上,再經780度左右的彩爐中焙燒而成,燒烤后的的色彩呈玻璃質的堅硬感,其基本色調為紅、黃、綠、藍、紫色??滴跷宀时小按竺魑宀省卑l展而成的。是五彩瓷器燒制以來進入最頂峰。不論官窯還是精品民窯,彩繪工致殊常,美輪美奐,都離不開刻意的工藝、美學、藝術的發展創新。其五彩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形象概括,用筆洗煉,線條剛勁,色彩明艷,繪技精巧,藝術造詣極高,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風味,是瓷苑一枝古艷的奇葩。
康熙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尤以釉上五彩最能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特色和成就,本文在此專述釉上五彩,與同行、老師及前輩共同探討。
一、彩繪工藝特色
五彩的彩繪自元“紅綠彩”始,歷四、五百年的不斷探索、發展至康熙時代,色彩不斷豐富,繪畫工藝已完全臻于成熟完美。五彩彩繪工藝分為繪畫和填色(包括染色)。繪畫用的有黑料和礬紅料。黑料用油調勻成泥狀,礬紅用膠水調成。畫筆飽含料色,運筆時敲擊筆桿產生振動,使筆肚中的料色慢慢流注至筆尖上。畫筆講究用尖齊圓健的狼毫。使腕運指要使筆鋒隨器物表面起伏而變化,畫出的線條要料色濃厚、勻凈、圓勁。用禿筆畫的細點,渾圓、飽滿。
染色,五彩上只用礬紅料洗染。將礬紅料填在景物上,一筆筆將礬紅料洗刷開。使紅色呈由深到淺、從濃到淡的自然過渡。
填色,指將五彩中的填入輪廓線而采用的平填法。這幾種料色預先都要研成泥狀,填色時用筆將色調成一定濃度,填筆沿黑料畫的輪廓線一個個塊面地平填,濃度、厚度均勻、平整。所有傳世的康熙五彩除礬紅可洗染濃淡,其他的料色深淺、濃淡是一致的。
二、色彩創新特色
1.康熙五彩是以仿明為主,在繼承的基礎上又不斷發展創新。其工藝韻致,迥然高出明代。在明代“平涂法”的基礎上,康熙五彩在色彩平涂后,再于其上用重色或黑色密描,形成物象色彩的深淺變化,呈像真切自然,其藝術效果大大超乎明代。
2.康熙五彩以紅、綠、藍、黃、紫、黑等料色入畫,裝飾的主要特征就是平面化的構圖。在“開光”式的構圖中,借鑒了中國畫的構圖特點,講究疏密、主次關系,所用的黑料只有一種色彩的濃度和層次。通常不強調景物凹凸、明暗、轉折關系。
3.康熙五彩的用色方面,藍色使用較少。多數器物不用或少用。本應由藍色表現的,采用別的色彩替代。在施有藍色的五彩器中,可以清楚發現,其色艷的濃淡表現效果遠勝青花,所以絕大多數使用釉上藍色代替釉下青花。這是康熙時代釉上藍彩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試制成功到大量成功運用的漸進過程。
4.五彩器上金彩的出現,也是康熙五彩的一大創造。焟焟生輝的金彩,使器物更顯華麗高貴,增添了器物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的藝術效果。
5.黑彩在五彩上的運用,其色彩光亮如漆,增強啦表現力。而黑彩多用于輪廓線、樹木枝干、花卉葉脈、山嶺沙草、飄帶鞋子等。
三、美學裝飾特色
1.色彩對比強烈。
五彩不受景物客觀屬性的限制,從視覺主觀愿望出發,追求理想的裝飾效果。比如畫紅花綠葉,相互映襯,色彩對比十分強烈。如果僅此而已,似乎也太艷,甚至太俗,因此畫面上又大膽地運用了金料色填繪荷花,閃閃發光,富麗堂皇。因為金色在強烈的大紅大綠對比中起到中和、協調作用,將大俗轉為大雅,此時觀者非但不會懷疑違背自然常識的填色,反會贊賞選擇金色的高明和絕妙。又如白梅,如果僅僅畫在白胎釉面上會顯得很單調,在梅花的周圍平填了水綠后,既保留了白釉質地,也烘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潔。再配以朱竹、金色太陽,相映成趣。五彩吸取了中國畫用色的藝術營養,運用礬紅不僅僅是洗染紅花,還不同凡響地描繪朱竹、紅樹、赤水、丹霞、彤云等。
2.色彩節奏感明快。
康熙五彩花鳥圖上常常運用相似的填彩意匠,即畫面的一個部位填繪幾種色彩搭配,在另一個部位又似曾相識地出現,在視覺上產生節奏感。又因為相鄰色彩對比鮮明,導致節奏感明快。
四、點、線、面繪畫技法的藝術運用
康熙五彩在具體表現程式化的形象特征時,采用了點、線、面三大構件組成。
1.線的程式化特征。
有細勁有骨力的鐵線描,有起伏頓挫的折蘆描,不論何種線描都是中鋒運筆圓勁渾厚。線條的用法可分為兩種:一是勾勒形象的輪廓線。根據不同景物強化其特征,運用不同的線描。畫花、葉用細線,畫蒼老的樹干用粗線,甚至把輪廓線、樹干老節,視為一種形態,用黑料均勻地涂抹出其外形。二是裝飾景物的形態線。在輪廓線內意象地表現景物明暗、凹凸的層次。如樹干、石塊上的平行的排線,達到了表現景物蒼勁、厚重的效果。
2.點的程式化特征。
①點組成線。在較小的畫面上,用單排的圓點組成虛線,代表花和葉的莖。②點表現面??滴跷宀首罹咛厣疫\用十分廣泛的“開光”色地上,用無數小圓點分布在紋飾之間的空地上,如河灘砂礫,故把這種黑點裝飾名為“沙地”。它在視覺上形成灰霧蒙蒙的塊面感,從形式上看產生了另一種色彩的層面。③點表現物體的明暗。有在局部均勻鋪排的,有由密漸疏散開的,運用在花瓣之間及奇石的塊面之中,烘托在樹干、花枝、花朵之外。這些點上罩了色彩后,產生局部陰影的效果,加重了畫面的份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3.面的程式化特征。五彩中的黑料描繪景物一般不表現塊狀的“面”(人物畫上仕女的發髻、武士的黑靴、鳥頭部的黑羽毛除外),這里所謂“面”是指由點和線描繪景物后,平填的透明色料都是色彩間隔、形狀各異的塊面。選擇何種色料填在哪個畫面上,就形成一個色料的塊面。色彩的塊面大小也講究均衡,太小則“碎”,太大則“悶”。如有的湖石,面積較大,畫面上添加空“洞”,有透氣的效果。也可以把大面積劃分為幾個塊面,分別填不同的色彩,如分開填苦綠、大綠、紫色?;ǘ涮?,把若干朵花組成一叢構成一個面。如梅花,盛開的、含苞的、花蕾等一簇簇。牡丹、荷花、菊花花形較大,花瓣有序地組成典型獨立的形態。不同形狀不同色彩的塊面相依相鄰,參差穿插。雖然五彩的色料有限,但是可以大膽選用,均衡布局,達到整體和諧舒適的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