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麻倉土爆釉
關鍵詞:元青花 蘇麻尼青
眾所周知,自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2.3億人民幣以來,元青花成了世人特別關注的目標,一時間滿城盡是“元青花”,鋪天蓋地而來的元青花仿品,讓專家和藏家望而生畏、退避三舍。還有專家斷言:“元青花存世量只有三百件”,“民間出現的元青花百分之九十九是仿品”。就在談元青花變色的時候,我們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也許會有元青花撞到你的槍口上,但是,你事先得把槍擦好、子彈上膛、拿穩、瞄準元青花。
曾幾何時,人們都認為,元青花的器型大都標準,甚至統一,僅有少數不常見的類型和小器物有一點特殊,一眼掃去,便可決定是否值得再往下看看。
元青花的器型就像畫的輪廓,讓你有了第一印象和初步的認識。
第二眼,看元青花的釉面。
主要有青白釉、卵白釉和極少數白釉,而以青白釉和卵白釉為主,如脂似玉、晶瑩油潤,白中見青和鴨蛋青的卵白釉是為常見元青花釉色。元青花的釉面便是元青花的皮膚。
第三,看元青花的紋飾。
大家都知道,元青花紋飾非常獨特,不管是魚藻紋、牡丹紋、云龍紋、蓮花鴛鴦紋、竹葉紋、山石紋、松針紋、人物紋等等,都各具特色,明眼人一看便知真假,難怪有人說元青花的紋飾是她的面貌、體型。
第四,看元青花的青料是否蘇麻尼青。
用蘇麻尼青料繪制紋飾經過高溫窯火燒造后,發色呈現濃艷、淡雅、青灰三種,而以青花濃艷為主流青花,其特點是有深入胎骨有很自然地黑鐵斑和略下凹狀,濃艷積聚處有暈散,淡雅處呈紫。筆者認為蘇麻尼??剖窃嗟男呐K,也就是看元青花的重點。
第五,決定元青最核心的因素是元青花的胎。
元青花的胎是用麻倉土和磁石二元配方燒制而成,據《江西省大東·陶書》記載:“麻倉土出自新正都麻倉山。自元代開始采用”,明代亦沿襲舊制,直至萬歷中期后麻倉土枯竭,方改用高嶺土制胎。明代只不過麻倉土代淘洗及精細,二元配方比例符合明代要求而已。
元青花的胎呈色有兩種,一是白中顯黃,一是白中顯灰,即一眼看上去是土黃色,放大鏡下看是白色,另一種看上去是灰色,放大鏡下或磨損處是白色。
元青花的胎質元代工匠很少淘洗得很干凈或者說當時就是那樣水準,所以雜質較多,因而燒制后有火石紅,黑斑點,有的肉眼看去沒有火石紅,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一點點沁出來的小黑渣。其次是胎質蔬松,有孔隙。
孔隙是怎樣的呢?專家們書中沒有講清楚。
這里看到:元青花底的孔隙是自然的,不規劃的,有的是隨著拉坯順帶朝看拉坯方向拉出來的孔隙,有的“元青花”底部有“孔隙”是人為挖的不自然的小孔,一看就知道是仿品。第三,元青花的圈足,看上去是粗糙,而摸起來卻是光滑的。第四,元青花的胎專家們說的二元配方不易變形,實際是略有變形,如口沿經常有不園,高底不平的現象,圈足更是不園現象較多。第五,元青花的胎極易爆裂成鼓包或豁口或爆釉或棕眼。鼓包和棕眼大家都知道,而豁口或爆釉是怎樣的呢?豁口和爆釉是元青花在窯中1200℃高溫下噴爆出來的,豁口和爆釉口細部中間是土黃顯白的不規則胎骨,并將豁口和爆釉口周圍的釉亦噴爆帶出,使釉形成一個不規劃的包圍凸圈,將中間黃顯白的不規則胎骨包圍,形成帶釉的噴口。
據有關資深人士說,目前,景德鎮元青花仿品還仿不到這種現象,因此可以說,這種豁口和爆釉現象是鑒定元青花的“死穴”,即凡有此處豁口和爆釉特征的元青花就是真品。當然,前提是其他所有特征符合元青花特征。因此,說元青花麻倉土是元青花的靈魂。
總而言之,看元青花要整體,看全面看其全部特征,尤其是細部特征的“死穴”千萬不可忽視,只有器型、釉面、繪畫、???、胎質、制作工藝等等對了,再加上細部“死穴”特征,你這個元青花就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