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銀鑲金錘胎嵌寶石八方亭式佛龕
淺淡銀鑲金錘胎嵌寶石八方亭式佛龕
佛龕:供奉佛像的小閣子。
龕原指掘鑿巖崖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據《觀佛三昧海經》卷四記載,一一之須彌山有龕室無量,其中有無數化佛?,F今各大佛教遺跡中,如印度之阿旃塔,愛羅拉,我國云岡、龍門等石窟,四壁皆穿鑿眾佛菩薩之龕室。后世轉為以石、木、金、銀等作成小閣櫥子形,并設門扉,供奉佛像,稱為佛龕。現在我們看到佛龕為銀鑲金錘胎嵌寶石八方亭式佛龕。龕高420mm,底寬270mm,中間圓矩形,開有兩扇門,門里面各鑲菩薩一尊,龕內對面鑲金菩薩一尊,坐在蓮花座上,龕內壁鑲有各種花卉圖案,佛龕內坐金佛(單獨件)龕內刻有119個篆體字,全文如下:“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菩薩應如是不住相。不住布施相而布施?!钡认到饎偨浿械囊欢?。
佛龕外,金圓頂,頂蓋上鑲有八個金菩薩。龕上八個角上掛有8個金鈴。佛龕外圍鑲有花卉、八寶、蓮花、荷葉等圖案。佛龕后面鑲有八個菩薩擁戴一個大菩薩圖案。佛龕上下各嵌有綠松石24顆。手工制作極其精美。
佛龕在我國佛教史上歷史悠久,特別是在清、雍、乾年間,宮中更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雍、乾時期,佛龕的制作非常嚴謹,通常由皇帝親自督辦。
如意館或中正殿按皇帝意圖繪畫紙樣,貴重的金銀質地佛龕還要先做出模型,皇帝常會提出一些意見,令其修改后再次呈覽,有時反復多次,直至滿意后開始制作。內務部所屬各部門按照分工性質承攬活計。如錢糧庫籌備制龕用的各類材料,廣木作、油木作、匣裱作承做各式木龕,除制龕、罩油、鑲嵌外,還要進行紅片金或黃緞裱里,龕背后刻四體字樣等工序;金玉作承造各式金、銀質地佛龕以及各類鑲嵌工藝;琺瑯作承造琺瑯龕及琺瑯裝飾物;如意館除繪畫供龕紙樣外,還負責各種玉飾雕刻工藝。一座制作精美的供龕通常需要由造辦處多個部門協作完成。最后由皇帝親自驗收。
供奉佛、佛龕的擺放也極有講究:
1.要由里朝外,佛龕或神臺由家里面向門外擺放,由廳向外擺放。也就是說要對著大門,但如受環境的限制不能達到這個要求時,也應把他向著大門口的方向。
2.宜在靜方,安放的地方要清靜,整潔。佛龕或神臺附近最好不要有音響,電視機等東西。
3.不可對著床鋪。不可對著餐桌。廚房,廁所,因菩薩見不得不雅的行為和葷腥之類。如條件所限,有的把佛龕或神臺放在臥室,那么在睡覺時要拿個黃布簾擋上。
4.佛龕或神臺要有靠,背后不能空虛??繅Φ母舯诓荒苁菐?,廚房。
5.佛龕或神臺忌在橫梁下。
6.如條件許可,設置的佛龕或神臺不能太低,高度要適中。
7.供奉的數目,逢單,不可逢雙,如供菩薩和其他神明,要菩薩在上神明在下,因神明的檔次要底于菩薩,佛和菩薩是至高無上的。
8.佛龕或神臺的方位:一般不要放在家中的正南方正西方(此方位稍偏一下也可以),其他方位皆可,最好根據其家里的風水布局來決定。
9.供奉佛和菩薩最好坐西向東。
信佛,幸福!阿彌陀佛
《湖北古玩研究》總第四期
上一篇:淺談天外來石——隕石
下一篇:明永樂銅鎏金藏式佛像
文章評論
發表評論:(匿名發表無需登錄,已登錄用戶可直接發表。) 登錄狀態:
未登錄,點擊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