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消失的熱河省票證
關鍵詞:消失的熱河省 熱河省的歷史沿革與變遷 熱河省的計劃經濟票證收藏挖掘與探討
熱河省的歷史沿革與變遷
熱河,簡稱熱,名稱由來:‘熱河”名稱來源自蒙語"哈倫告盧",意思是熱的河流,流經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溫泉注入,故而冬日非嚴寒而不封凍。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氣而凝結成霧,故稱熱河。位于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包括現河北省的承德地區、內蒙的赤峰地區、通遼部分地區、遼寧的朝陽、阜新、葫蘆島市建昌縣地區。面積:17萬9982.05平方公里。人口:619萬6974(1947年下半年)。著名景點:避暑山莊、朝陽雙塔、烏蘭布統、塞罕壩等。省會承德市,是中國舊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劃出,1955年7月29日撤銷
熱河省的歷史沿革與變遷情況
1914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域,脫離直隸省直屬于民國政府。同年7月,成立熱河道。所轄區域包括原直隸熱河都統管轄的14個縣,另外將內蒙古卓索圖盟的7個旗、昭烏達盟的12個旗并入。
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布將熱河改為省,屬于關外東北四省之一。轄15縣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縣(現承德市)。1933年3月熱河省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劃入滿洲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熱河省恢復以前的行政區劃。
1947年5月,國民政府重新劃定熱河省區域,增設:寧城、凌南、魯北、天山4縣,至此,熱河省轄20縣20旗。
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軍收復承德,熱河全省解放。成立熱河省,1949年1月10日成立熱河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保留熱河省,1955年2月成立熱河省人民委員會。重新劃分為2市、16縣、4旗。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將其所屬行政區域,按國務院建議分別劃歸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56年1月,熱河省正式撤消。
(撤銷原因:“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是由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醞釀并提出的。1935年12月20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表《對內蒙古人民宣言》,提出“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
新中國在國民經濟有所恢復并初步發展的基礎上,逐步開始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與之相適應,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改變大行政區機構,加強省、市級人民政府的責任,調整省、區建制。民族自治地方除在建制中調整本地行政區劃外,還開展了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撤并省制。
熱河省的計劃經濟票證收藏與探討
當今收藏界,玩票證在全國已經有很大的市場和影響力,參與人員眾多,全國性的票證活動每年在各地紛紛舉行,報刊雜志和新聞影視的宣傳和推波助瀾,使票證藏苑百花盛開。在票證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價格也不斷攀升,有些票證從開始的幾元上漲到幾千元,仍然粥少僧多,供不應求。這些票證歷經六十年的歲月滄桑,所剩無幾,要想收集齊全,可謂困難重重,除了少量留存與世,其余基本都毀于一旦。
而熱河省的計劃經濟票證決非一般省市能比,因為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和見證了這個消失了的省份的一段獨特的經濟歷史痕跡,其相當短暫的發行歷史,造成了存世量的差異,增加了收藏難度,加之人們的獵奇心理和物以稀為貴的收藏價值觀念,熱河省的計劃經濟票證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經過廣大藏友千辛萬苦,多年努力,不斷挖掘整理,目前各地僅出現的熱河省票證大致如下:
1.熱河省人民政府棉布購買證
有效期間:自1954年9月1日起至1955年2月31日止,面額為5市寸、壹市尺、伍市尺、拾市尺。(蓋熱河省人民政府方型紅印章)
2.熱河省人民政府棉布購買證
有效期間:自1954年9月1日起至1955年8月31日止,面額為2市尺。(蓋熱河省人民政府方型紅印章)
3.熱河省人民委員會棉布購買證
有效期間:自1955年3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面額為壹市寸、貳市寸、壹市尺、伍市尺、拾市尺。(蓋熱河省人民委員會方型紅印章)
4.熱河省人民委員會第一期棉布購買證
有效期間:自1955年9月1日起至1956年8月31日止,面額為伍市寸、壹市尺、伍市尺、拾市尺。(蓋熱河省人民委員會方型紅印章)
5.熱河省人民委員會第二期棉布購買證
1956年5月1日起至1956年8月31日止,拾市尺。(蓋熱河省人民委員會方型紅印章)
6.熱河省糧食廳地方料票
此套票全套4枚,分別為壹市斤、貳市斤、伍市斤、拾市斤。(蓋熱河省糧食廳圓型紅印章)。
其票面上還印有二條說明:(一、憑本票在全省范圍內購買料糧。二、本票如有遺失概不補發。) 此套票10斤非常少見,珍稀價格呈上升之勢。
7.中國人民銀行熱河省分行優待售糧儲畜存單
即是其中一種。該票共為4枚一套,1954年印,選用造幣紙,規格尺寸為:85×150mm,面值有壹萬元、伍萬元、拾萬元、伍拾萬元,其中伍拾萬元十分少見,相當珍貴。此票印出后尚未投入使用,熱河省就撤銷了。
優待售糧儲蓄存單也值得我們收藏研討,1953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決議,鼓勵農民將多余的糧食賣給國家,實行農民一次交糧,國家分期付款的辦法,因而產生了優待售糧儲畜存單,它的特點是緩付農民現金1-6個月,條件是給農民效高的月息。實際上是國家向農民打高利息欠條。由于月息高,故稱之為優待售糧儲畜存單。優待售糧儲畜存單雖屬金融票證,但因儲戶存的是糧食而不是現金,故它又成為糧食票證收藏大家族中的一員,為廣大藏友所追捧!各省市分別于1953年11月至1955年12月發行印制了此類票證,印制都很正規,圖案各異,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除了計劃經濟票證外,在民國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熱河都有各類不同的票證出臺,這些都有待人們進一步去發現,去挖掘,更希望通過票證的收藏讓大家忘過去,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參考資料:
1、《五十年代優待售糧儲蓄存單欣賞》,郭守敬,2007年,武漢出版社。
2、《中國布票目錄》,陳裕華,2013年,全國華夏布票藏友聯誼會。
3、百度百科:熱河省的歷史沿革與變遷。








